日本篮球近年来可谓人才辈出,田中心在女篮赛事中表现出色,河村勇辉更是在男篮赛场上掀起波澜。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日本篮球体系的有力支撑。与之相比,中国篮球在培养同类型顶尖球员方面却困难重重。
从青训体系来看,日本篮球的青训注重基础技能的扎实训练。在青少年阶段,日本教练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让球员反复练习运球、传球、投篮等基础动作,直至形成肌肉记忆。像河村勇辉,从小就进行高强度的投篮训练,小学四年级起每日 500 次跑动投篮,六年级增至 1000 次,这种对基础技能的执着训练为他日后在赛场上的稳定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中国青训在基础训练阶段,有时过于追求战术和团队配合,忽视了球员个人基础技能的打磨,导致球员在面对高强度对抗时,技术动作容易变形。
日本校园篮球体系非常完善,校园联赛众多且竞争激烈。全国高等学校综合体育大会篮球(夏季)比赛和全国高中篮球选拔赛(冬季)等赛事,为日本年轻球员提供了大量的比赛机会。通过频繁的比赛,球员能够快速积累实战经验,提升比赛阅读能力和心理素质。相比之下,中国校园篮球发展相对滞后,赛事数量有限,很多学生球员一年参加的正式比赛场次屈指可数,实战经验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球员的成长。
B体育日本篮球在人才选拔上不拘一格,更看重球员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田中心在成长过程中,尽管身材并不突出,但凭借出色的篮球意识和技术能力,依然得到了各级教练的认可和培养机会。而中国篮球在选拔人才时,对身高、身体素质等硬件条件要求较为苛刻,一些有潜力但硬件条件不达标的球员往往被拒之门外,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在职业联赛方面,日本的 B 联赛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球员加入,同时也为年轻球员提供了与高水平球员同场竞技的平台。联赛注重培养年轻球员,给他们足够的上场时间和表现机会。而中国的 CBA 联赛,在年轻球员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一些球队为了追求成绩,更倾向于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年轻球员上场时间有限,成长速度缓慢。
此外,日本篮球文化氛围浓厚,民众对篮球的热爱和参与度高。《灌篮高手》等篮球文化作品深入人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对篮球的热爱,为篮球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中国,虽然篮球也拥有众多球迷,但篮球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尚未形成全民参与、支持篮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篮球要想培养出更多像田中心、河村勇辉这样的优秀球员,必须借鉴日本篮球的成功经验,完善青训体系,增加校园赛事,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提升职业联赛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力度,同时大力营造篮球文化氛围,为中国篮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